故宮里收藏了很多佛教銅鎏金母像雕塑,比如金剛亥母、積光佛母等,這些銅鎏金佛像精美,雕塑精美,歷經幾百年還金光閃閃,活靈活現。母像下面都有豬的雕塑,可能是她們的坐騎。
銅鎏金十二臂積光佛母像,清,高13.9cm。
積光佛母六面十二臂。頭戴五葉冠,赤發高聳,發間顯現一豬首。每面三目圓睜,呈忿怒相。赤裸全身,肩披帛帶,左肩斜披絡腋,腰纏獸皮。左主臂手持三叉,右主臂手持金剛錘,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別持絹索、持蛙形法器、握線團、施期克印、執弓,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別舉寶劍、持紡錘、施期克印、執金剛鉤、握金剛杵。展左直立,足下為橢圓形單層覆蓮底座,底座上刻“十二臂積光佛母”名稱。蓮座置于由兩只小豬牽引的雙輪車輦上。
銅鎏金二臂積光佛母像
積光佛母一面三目二臂。頭戴骷髏冠,赤發高聳,耳后有束發繒帶,呈忿怒相。赤裸全身,肩披帛帶,腰纏獸皮,左手持蓮花,右手施期克印。展左直立,雙足下各踩兩具俯臥狀的人尸。橢圓形單層仰蓮底座置于七頭豬拉的雙輪車輦上。
積光佛母與婆羅門教太陽神Sūrya有著很深的淵源關系。在佛教神系中,她就相當于太陽神的角色。稍有區別的是,積光佛母是女尊,太陽神是男神;積光佛母乘七頭豬拉的車,太陽神通常坐七匹馬拉的車。
銅鎏金二臂積光佛母像,清,高38cm。
銅鎏金二臂積光佛母像
積光佛母的面容呈菩薩寂靜相,頭戴五葉冠,束發披肩。袒露上身,肩披帛帶,下身著裙。左手施說法印,并執蓮花莖,蓮花置于左肩,右手施與愿印。半跏趺坐于蓮座上,蓮座下的坐騎為一豬形。豬雙目前視,雙耳下垂,張口吐舌,三蹄著地,一蹄抬起尚未放下,似剛將佛母馱到目的地。坐騎下承接橢圓形覆蓮瓣底座,底座正面上沿鑄“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沿刻“積光佛母”,表明尊像身份。
佛經記載,積光佛母具有大神通自在之法,為藏傳佛教密宗四部中事部九大主尊之一。
銅鎏金二臂積光佛母像,清,高16.4cm。
金剛亥母原本是古代苯教中的一種神靈,后來被蓮花生大士降伏,成為密教中的本尊或護法。金剛亥母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即單身像和雙身像,其雙身像的表現形式主要是以上樂金剛的明妃形象出現。按照佛經所述,金剛亥母對有情眾生特具悲心,如以金剛亥母為本尊進行修行,可得到“凈除煩惱、顯俱生智”,“調柔氣脈、證無死果”,“降伏魔仇,攝十法界”三重功德。
金剛亥母銅像,清,高71cm。
金剛亥母銅像是故宮博物院現存金剛亥母造像中尺寸最大的一尊。亥母頭發高聳呈火焰狀,張牙怒目,三目圓睜。頭戴骷髏冠,代表身份的豬首顯示在骷髏冠的右側上方。全身赤裸,胸前瓔珞密布,佩戴呈網格狀的骨飾手鐲、臂釧和腳鐲,項掛鮮人首長項鏈,造像極力渲染其忿怒的性格。左手捧嘎巴拉碗,左臂彎夾喀章嘎,右手舉鉞刀。亥母豐乳細腰,身體扭動作舞立姿,足踏一仰面人尸。背光如門,密布火焰紋。底座為高仰覆蓮瓣座,肥厚的蓮瓣、規整的線條、精細的做工均顯現出明顯的清乾隆時期宮廷造像的風格特征。
金剛亥母銅像
銅鎏金金剛亥母像,清,高16cm。
此尊金剛亥母一面三目二臂,頭戴骷髏冠,赤發高聳,呈忿怒相,頭部右側伸出一豬頭。金剛亥母赤裸全身,項掛人頭項鏈,腰纏獸皮。左手捧嘎巴拉碗,左臂彎夾喀章嘎,右手舉金剛杵。舞立姿,足下踩一人尸。橢圓形覆蓮瓣底座,底座正面上沿中間鑄陽文“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沿刻“金剛亥母”,表明其身份。
修行金剛亥母法可凈除煩惱,顯俱生智;調柔氣脈,證無死果;降伏魔仇,攝十法界。
金剛亥母銅像,12世紀,高19.5cm。 金剛亥母原是古代苯教中贊神的一種神靈,后來被蓮花生大士降伏,成為密教中的本尊或護法。 此像用印度所產的黃銅制成。金剛亥母三目圓睜,頭戴骷髏冠,赤發上揚,發間向右側伸出一豬頭。裸身形,項掛人頭大瓔珞。左手托嘎巴拉碗,象征她獲得了極樂的體驗,暗示其事業的成功。左臂夾持喀章嘎,喀章嘎是無上瑜伽部母續最常見的法器,它的上端有骷髏、干枯和新鮮的人頭,分別代表佛教教義中的貪、嗔、癡“三毒”。右手持鉞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勾召真性智慧。右腿蜷起,左腿彎曲獨立,呈舞立姿,足踏人尸,動感頗強。右膝倚靠粗壯的蓮枝,使金剛亥母像平衡了重心,造像更加牢固。忍冬紋背光、單層簡略的蓮座和多折角臺座是東印度波羅時期最常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