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墓位于岳陽市平江縣,我國現有杜甫墓8座,分布于湖南平江、耒陽,湖北襄陽,河南偃師、鞏縣,陜西華陰、鹿阝 縣和四川成都。何處是杜甫的真墓,學術界至今雖有爭議,但平江杜甫屬真墓,則有確鑿史跡可考。
杜甫墓位于平江縣大橋鄉小田村,距唐代曾設平江縣治的中縣坪3公里,去今縣城15公里。墓在風景秀麗的天井湖山崗上,冢高3米,呈圓形,以紅石結頂,外護石圍,墓前有清代重修時豎的青石墓碑:“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公之墓”,“光緒九年癸未冬十月吉日”,“署平江事武陵縣知縣李宗蓮題!蹦箓扔卸抛屿。
唐代元稹的《杜君墓系銘》就有“竟以寓卒,旅殯岳陽”。宋人徐屯田《過杜工部墳》詩有“水與汨羅接,天心深有存,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之句。明隆慶《岳州府志·僑寓傳》:杜甫“卒于潭岳之間,旅殯岳陽”。唐“至德二年授甫拾遺誥、紹興三十二年授甫裔孫杜邦杰承節郎敕二文,見存縣志”!镀浇h志》亦有關于杜甫葬于小田及其墓制的記載。更為難得的是兩件誥敕原件曾幾度呈獻縣府官員觀覽,形制與內容皆錄入縣志中。明嘉靖年間湖廣參政陳愷等人還寫有《跋杜氏誥敕》,曰:“嘉靖壬寅春,予駐節岳之平江,閱縣志,載有子美為左拾遺敕,其裔孫杜邦杰為承節郎敕,云尚在縣市民杜富家。亟命求其家得之!彼趯λ娫枋龊笳f:“若非誠子美之裔,則此敕何自而得哉!”“聞杜氏且有譜,未暇取閱!薄抖攀献遄V》記敘更為詳盡,自杜甫祖輩及其子孫迄至如今,脈絡分明。各譜均將二誥敕仿刻其上,視為家珍。特別是宋末從平江遷往福建一支保存的明代天啟三年(1623)《福建汀州杜氏家譜舊序》,對杜氏旅居平江的原因說得十分清楚:“子美公由左拾遺授職員外郎,晚游湖南,卒于潭岳之間,旅殯岳陽。所生二子:長宗文公早逝,次宗武公病難歸葬,囑其子嗣業公歸葬偃師。又因干戈擾攘,未果,爰葬平江。卜居是邑,以祭守其墓!边@些翔實的史料足證此墓之真。
其次,從考古學看?h志、族譜描述其墓“癸山丁向,花磚結頂,其下磚砌圓門三,皆磚所封塞!薄捌鋬热缣,下有半月池、小方池,池外有瓦筒便于出水”等。據此,專家即認定“具有中唐磚室墓特征!1966年墓遭破壞,1982年照原樣恢復。當時考古工作者對原墓進行了考察:封土堆東間角被挖開,發現內有券拱長方形雙層墻墓室,一室兩耳,三間組成一體,用楔形磚起券,與志譜所述相同。墓室長2.6米,寬1.3米。墓壁用長0.22米、寬0.14米、厚0.035米的青磚砌成,磚素面無紋飾,砌法為平面,墓室后壁有兩個小龕?脊殴ぷ髡邔⒋四古c長沙等地發掘的唐墓進行比較,確屬同一時代。墓中曾出土石燈、霉爛古書一推和糯米泥敷柳藤球三個,球內裝的絳布條上有墨跡,似為詩稿。值得一提的是,今存于杜子祠的兩個刻有蓮花紋覆盆式麻石柱礎,亦為唐代形制。墻磚多有“杜文貞公祠”款識?芍^地下地上遺跡斑斑可考。
其三是杜甫自己的記敘!讹L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是世所公認的杜甫絕筆詩。此詩作于大歷五年(770年)冬,說明他夏天并未死于耒陽。其起句“軒轅休制律,虞舜罷彈琴”,是由汨羅江畔,相傳黃帝曾鑄過鼎的神鼎山上的軒轅臺,虞舜二妃所遺二妃墓、黃陵廟所興起。而“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說他已沿洞庭湖返棹北歸,向岳州行進。但因“羈旅病年侵”,病勢沉重,只得“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轉蓬逆汨羅江而上,去尋找設草堂于昌江的好友裴隱和曾同朝為官隱居昌江的故舊,求醫治病。然而“源花費獨尋”,費了一番周折才漂泊到這個世外桃源。這時他窮得“烏幾(小餐桌)重重縛,鶉衣寸寸針”,病到了“葛洪尸定解,許靖力難任”的境地,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杜甫的晚年是不幸的,而平江小田天井湖卻是有幸的,她終于有幸成了這位詩圣的歸宿地。
考古探尋杜甫墓
來源: 瀏覽 1599 次
更多關于 考古探尋杜甫墓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