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府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連接著宮廷和民間,各種史料顯示,很多宮廷的習俗和愛好都是從王府流傳到民間,盡管如此,侯門深似海的王府和宮廷一樣也是老百姓鮮能進入的地方。因此,王府中的生活習性、室內陳設等極具特色的文化鮮為人知。目前只有少數的幾本滿族后裔回憶錄中可以瞥到當時的一些生活片斷。恭王府很多古董文物大部分都已漂流海外,包括紫檀家具、黃花梨家具、古代字畫和瓷器,歸期沓沓,很多已不知去向,真是一件令人傷心的往事。
恭王府是一座清代古代藝術的寶庫,不僅因為它恢弘的古建筑群落,還因為它內部曾經有過的富麗陳設和豐富古董文物收藏,像晉陸機《平復帖》、唐韓斡《照夜白》等中國古代書畫史上的赫赫名跡都曾珍存府內達五十余年。恭王府文物的搜集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雖然我們已將搜索范圍擴大到整個清代王府,可令人遺憾的是,在近百年的滄桑巨變中,恭王府內所有可移動珍貴文物幾乎全部蕩然無存了,收集恭王府曾經遺失的物品仍然是大海撈針。
恭王府瑰寶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恭親王真正用作收藏和鑒賞的古物,二是恭王府日常使用的物品,包括生活用品、實用藝術品以及裝飾品等。相信它們的再現,會使這座北京城內唯一完整幸存的王府建筑更加豐富多彩、熠熠生輝;也會使今天的我們對那幾乎已消逝在歷史長河的王府文化有更加完整清晰的認識。
寶物熠熠,彰顯王者氣派
從咸豐二年(1852年)入住恭王府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病逝,恭親王奕訢一生中有46年的光陰是在這里渡過的,因此王府中的所建、所用和所藏大多都體現了他的審美取向。奕訢自幼飽讀詩書,精通漢學,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和品位。據說他在府邸西路建有一處院落專門存放他的收藏品,院中正室名“錫晉齋”,齋名因內中存放晉代大文學家兼書法家陸機所書《平復帖》而來,這是目前我國流傳最早的書法墨跡,價值連城。存放其它碑帖字畫的西廂房名“爾爾齋”,意為那些碑帖字畫與《平復帖》比較起來都不過爾爾。東廂房存放古董,故稱“樂古齋”。但是歷史的記憶到此嘎然而止,此后有關“樂古齋”中藏品的內容從未有人涉及,如今我們只能順著星星點點的蛛絲馬跡慢慢追尋,在乍驚乍喜的激動中,恭王府瑰寶漸漸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顯示出王室貴族才具有的非常氣派。
朱印累累、滿紙生輝的歷代字畫
從青年時代起,恭親王奕訢就酷愛與文人雅士們共同欣賞碑帖真跡,把玩名人字畫,為此他曾繞有興致地詩曰“題名方家賞鑒真,佳篇詠出筆神通;三天翰墨輝珠玉,八儁才華式士民。圖書珍藏留古跡,文章大雅振芳塵,焚香展讀參微妙,身問心兮心問身!蹦敲戳钏洳赝醺,然后興奮不已地題名鈐印、焚香展讀的字畫到底都是些什么墨寶呢?雖然從今天的王府已找不到它們的絲毫蹤影,但是通過奕訢曾孫,著名的書畫大師溥心畬的自述以及日本仙臺市東北大學教授富田升等學者的努力探究,我們還是得窺一隅,一窺之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中國古代書畫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珍品都曾落戶恭王府:陸機《平復帖》、王羲之《游目帖》(廓填本)、王獻之《鵝群帖》(廓填本)、顏真卿《告身帖》、懷素《苦筍帖》、張即之《華嚴帖》、韓斡《照夜白》、宋徽宗《五色鸚鵡圖》、沈周《題米襄陽五帖》、趙松雪《道德經》、易元吉《聚猿圖》、宋人《群牛散牧圖》、溫日觀《葡萄卷》、米芾《楚山秋霽圖》、周之冕《百花圖卷》、文征明小楷唐詩四冊……,而這些卻還遠不是恭親王奕訢所藏字畫的全部,由此看來,錫晉齋內的《平復帖》固然是鎮府之寶,爾爾齋的藏品卻根本不是爾爾之物,它們都是具有皇家收藏水平的名家名作,足以令恭王府蓬蓽生輝!
種類豐富、數量巨大的古董珍品
奕訢是道光皇帝錦匣秘封的親王,1861辛酉政變后更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議政王,后又被慈禧太后賜“世襲罔替”殊榮,二十余年集軍政大權于一身。雖然在晚清政壇上他素有“賢明”之稱,但其“好貨之名”卻也朝野盡知,只是他較有節制,“必滿員之得優缺,及漢員由軍機章京外放者饋送,始肯收受!庇纱丝梢酝茰y,恭王府中必有收藏或擺設的古董藝術珍品,只是多年來已無人知曉它們的情況了,人們只能通過一些側面資料來猜測當年恭王府巨大的古董藝術品收藏。楊典誥在《庚子大事記》中曾這樣記述1908年8月30日前后北京一些王公府第的情況:“禮王府銀庫存現銀二百余萬兩,悉被法兵劫存西什庫,堆積如山,至寶器各物,亦充棟盈屋,用大車拉至七日而畢!莾却笏魑迦,各王公大臣官紳府第,所有銀庫之銀,以及各項珍寶,無不被劫一空,而又占居其府第;惟恭王、慶王府絲毫未失,亦幸矣哉!边@段話不僅道出有些王府早在庚子之難八國聯軍的鐵蹄下已遭浩劫,也同時暗示著恭王府所具備的規模和財富。另一段方字則更證實了恭王府曾經有過的豐富收藏。日本仙臺市東北大學教授富田升在《近代日本的中國藝術品流轉與鑒賞》一書中寫道:“恭親王家的大量的歷代古玩珍器,在辛亥革命前后,差不多都被統一賣掉了,而將其買下的是日本東洋古美術商山中定次郎”。書中雖沒有明確說恭親王家的古玩珍器是些什么,但卻有這樣一句評價:“這批購買對定次郎來說,是一生難得的大賭注,而其成功則使山中商會名震世界,同時也成了該商會隆盛的轉機”。那么具有如此魔力的將是怎樣的一批珍藏呢?
華麗優美、無比尊貴的紫檀家具
除了收藏品外,很多當年王府的實用器物留傳到今天也成為十分珍貴的藝術品。至今還保存在錫晉齋內的金絲楠木嵌紫檀雕花隔扇,是恭王府中最為華貴的室內裝飾,它是和珅在乾隆年間建宅時逾制而作。到奕訢時期,府內雖已不用金絲楠木制器,但室內裝飾和家具也多見珍稀木種,史料和實物都證明了這一推斷。
1940年之前,一位名叫凱茨的美國學者在中國學者陳鴻舜陪同下走進了這座曾經禁衛禁嚴的王府,在他們隨后寫出的《北京的恭王府及其花園》一文中,這樣描述王府內的室內裝飾:室內有隔斷,設計高雅,古色古香,用珍貴木材精雕細刻而成。
末代皇帝溥儀的叔叔載濤回憶王府生活時說:各屋皆有靠背椅,兩邊有拐欄,或嵌螺鈿,或于后背鑲大理石心,或雕花紋。以上各種木器,大多數用花梨、紫檀或硬木(即南方所謂紅木);若用柴木者,則群嗤其寒儉矣。
《臺北故宮文物月刊》第一卷第4期任莉莉撰寫的《清代王室家具》中提到:“本院近承行政院撥列?,向東吳大學價購前清恭親王府紫檀雕花家具一批,共二十項、三十三件,包括王榻、王座、平頭案、骨董柜、太師椅、月牙桌、高幾、四方幾、插屏、龍首象座燈等,既華麗又優美,雕工精致,線條流暢,氣魄恢宏,不愧為王府用具!边@是目前所見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王府家具實物,其華麗尊貴的氣派令人驚嘆!
滄桑歲月,王府珍藏終流散
當清王朝的背影漸漸隱退于歷史的長河,與之依附最深的清代王府也隨之分崩瓦解。在這翻天覆地的變革中,經受考驗的不僅是人、思想和文化,還有大量聚集在王公貴族手中的稀世珍寶。這些王府珍藏因為所遇人和事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命運,有的毀壞消失,有的流落異鄉,有的則找到了永久歸宿。如今翻開這些塵封已久的記憶,帶給人們的有嘆息和遺憾,也有溫暖和感動。
恭王府珍藏上拍賣
1913年,以恭親王收藏珍品為主題的拍賣會分別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兩個城市舉辦,吸引了眾多古董商爭相前往,最終恭親王七百余件珍藏以三十余萬美元的高價流散于世界各地。這些恭王府珍藏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呢?
原來在清朝統治之時,滿族的王公貴族作為特殊的階層得到供養,然而,隨著清統治的結束,他們失去了穩定的經濟來源。為了維持昔日的尊貴與奢侈,幾乎所有的王府都開始出售或抵押王府莊園、王府邸宅,以及累代積攢的藝術珍品等,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內,多數王公府第就基本變賣一空了。例如睿王府不到十年,就破落到“珍貴的東西賣的差不多快完了”的狀態;萃醺颉耙粠煲粠斓呐馁u”而賣盡了文物,恭王府當然也沒能逃脫這種命運。1912年,小恭親王愛新覺羅·溥偉一方面迫于生計,一方面異想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復辟滿清政權,因而急需復辟活動經費,于是將恭王府除書畫外的昔日珍藏全部賣給了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山中定次郎在得到了這批對他來說“空前絕后”的珍品后,很快于1913年組織了前文提到的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的兩場恭親王藏品拍賣會,而紐約拍賣會的銷售額創下了山中商會歷次拍賣會的最高價,達二十七余萬美元。但也正是因為山中商會的倒賣,恭王府珍寶紛紛流散異鄉,多年來既無人知道它們的模樣,更不知它們都花落誰家,命運如何?想來不禁令人嘆息不已。
紫檀家具成展品
現在珍存于臺北故宮的原恭王府紫檀家具,也有著曲折的流傳經歷。據了解,這批家具是在民國時期由“清皇室接受委員會”成員所得,從北京帶至上海,后又從上海攜往香港,最終輾轉至臺灣,被臺灣東吳大學收藏,最后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購成為藏品的。
198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為這批珍貴的紫檀家具舉辦了專題展覽,他們將家具與瓷器、字畫等文物配合,在展廳復原了清代王室的某些生活場景。那精美的展品和已經遠去的貴族生活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試想如果有一天,這批紫檀家具能夠回到它們北京的老家來展覽,那該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一件事!
平復告身換東家
恭親王奕訢搜羅的歷代字畫是他最具份量的收藏,充分體現了他的高貴身份和藝術修養。但他無論如何不會想到,隨著1911年清政府的滅亡,這些價值連城的字畫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歲月中就轉換了東家,并遭遇了不同的命運。
晉王羲之《游目帖》,據說在1900年前后即流出王府,辛亥革命后流入日本廣島,1945年被原子彈炸為灰燼,現在只有復制品傳世。
唐顏真卿《告身帖》,1913年前后被溥偉抵押給日本三菱公司,后無力收回。1930年被日本書畫家中村不折購得,現藏日本書道博物館。
宋徽宗《五色鸚鵡圖卷》,辛亥革命前后流失于廠肆,后被日本收藏家山本悌二郎購得,現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宋易元吉《聚猿圖》,1927年被溥心畬售與日本人,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唐韓幹《照夜白圖卷》,1935年前后被英國收藏家戴維德以一萬銀元的價格購得,后來此畫幾經周折,最終收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1937年被著名愛國收藏家張伯駒先生以四萬大洋買到,隨后即精心護衛。1956年他將此帖捐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
唐懷素《苦筍帖》,是乾隆時入清宮,后歸奕訢、溥心畬所有,再后由周湘云得到,現藏上海博物館。
恭王府的古董文物都流失哪里了?
來源: 瀏覽 1156 次
上一篇:四川廣安市大良城出土宋代窖藏瓷器
下一篇:春秋鐘離君柏墓考古發現
更多關于 恭王府的古董文物都流失哪里了?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