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瓷器創燒于清代康熙朝,流行于雍正、乾隆朝。墨彩是用國產料仿燒水墨琺瑯之效果施于瓷器上的彩料,后來將中國山水畫技法融入在白瓷黑彩的墨彩瓷器上,形成了瓷器上的山水畫-墨彩瓷器,以淡雅取勝的墨彩瓷器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歡,所以一直到晚清民國都有燒造。
墨彩瓷器工藝
墨彩是一種釉上低溫彩,在玻璃白燒成的白釉瓷器上以氧化鐵為彩料繪畫,再經低溫窯爐二次燒成。首先在白瓷器上以黑料繪畫紋樣,再經低溫烘烤而成,其效果猶如在白紙上以墨筆作畫。因為墨彩不是古代中國喜歡的吉祥顏色,所以會有兼用礬紅、 金彩等彩料在瓷器上繪畫。其繪畫根據畫面的需求,用彩可濃可淡,與中國畫中的水墨畫效果十分接近。
清康熙墨彩竹節式臂擱
清康熙墨彩竹節式臂擱長17.2厘米,寬6.9厘米。臂擱長方形,上下等寬,通體施白釉,正面上下兩道竹節紋之間以墨彩繪竹葉圖,畫旁題有“瑯玕枝半疏”五言詩句。畫面上端竹節外凸飾鼓釘一周。
清雍正木紋墨彩山水圖筆筒
木紋釉墨彩山水圖筆筒,高14.2厘米,口徑18.4厘米,底徑18.6厘米。木紋墨彩山水圖筆筒筆筒直口,璧形底。器里及外壁上下沿施木紋釉,外壁中部以墨彩繪山水圖,意境清逸典雅。此筆筒之墨彩山水與木紋釉相得益彰,為清雍正朝具有代表性風格的瓷質文具。
清同治墨彩籟瓜紋蓋碗
墨彩籟瓜紋蓋碗,胎體較輕薄,高9厘米,口徑10.3厘米,足徑4.4厘米。蓋面隆起,合于碗口內。碗敞口,深腹,圈足,墨彩表面暗澀無光,紋飾筆觸較為拘謹;[瓜紋為晚清瓷器的常見紋飾,此器紋飾、造型均顯示了晚清瓷器的時代特征。
蓋頂及足內均有紅彩 “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器內外均以墨彩飾過枝籟瓜、蝴蝶、竹紋。
由于墨彩繪制的裝飾畫面具有水墨畫的效果,自康熙時期問世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