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線雕是閩南手工工藝,最早被應用于佛像裝飾,是唐代彩塑藝術的遺脈。它受宋元時期的線雕工藝,特別是瀝粉和泥線雕等工藝的啟發,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逐漸成熟。
漆線雕工藝
傳統的漆線雕有雕塑、粉底、漆線裝飾、妝金填彩四個制作工序。用陳年的磚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調和,反復舂打成柔軟而又富有韌性的泥團(俗稱“漆線土”),再由手工搓成線狀的“漆線”,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體上用“漆線”盤、結、繞、堆,塑造浮凸的圖形。
備料
漆線雕的材料采用天然大漆、磚粉等多種材料混合而成。磚粉經與天然漆等材料混合后,經過幾個小時的捶打,就形成像面團一樣軟硬適中,可搓、可塑的漆線團料。
搓線
為了表現各種圖紋、形狀,用特別的搓板,由手工搓成各種粗細不同的柔軟而有彈性的漆線。
盤繞形體
以連綿不斷的線緊密地盤繞做出層次豐富而繁復的紋樣,并且重重疊疊。在光照下極為立體,以線條極盡精微地表現出卷云、柔水、繁花、纏草。
表層貼金
將24K金箔貼在已繞出的紋樣的漆線上。
大約經過這四道程序,一件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漆線雕作品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三百年前漆線雕的制作基地在同安縣馬巷鎮。蔡氏漆線雕作坊原名“西竺軒”,現在有姓名可考的可上溯到第八代蔡伍祥,年代約在清嘉慶年間。著名藝人蔡文沛為第十一代傳人。他將作坊遷至廈門,并首次將漆線雕用以表現歷史人物,且廣收學徒,將家門絕技公開于世。其作品《大鬧天宮》1958年被上海博物館收藏。蔡文沛之子蔡水況先生是蔡氏第十二代傳人,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72年他將漆線雕做成獨立的裝飾藝術品,成為現代漆線雕生產的主流產品,獲得了極大的效益。他的藝術成就很高,作品《哪吒試法》被國家博物館收藏;《還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藏。
漆線雕的技藝關注“漆線”線條本身的審美特質,使線條的形態豐富而多變,體現了中國工藝美術在線條美的進化。它完整地保留閩南民間藝術特色,表現出五彩繽紛、金銀交錯的典型美,凸顯中華民俗文化的多樣性和藝術的精美。
漆線雕
來源: 瀏覽 2754 次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