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dymw.cn-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蜜桃,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人妻人人爽

  • <ul id="wowek"><center id="wowek"></center></ul>
    <kbd id="wowek"></kbd>
    <kbd id="wowek"></kbd>
    <kbd id="wowek"><acronym id="wowek"></acronym></kbd>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藝術家 > 人物報道 > “藝術作品一律不得出境已故的六位藝術大師

    “藝術作品一律不得出境已故的六位藝術大師

    www.www.sdymw.cn 2017/12/16 來源:

    中國藝術創作的大家中,受到國家保護的著名書畫家385位,但是國家文物局規定“藝術作品一律不得出境”已故的六位藝術大師你知道是誰嗎?國家文物局規定“藝術作品一律不得出境”已故的六位醫生大師是徐悲鴻 傅抱石 潘天壽 何香凝 董希文 王式廓 。
    1989年2目27日《文化部對建國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鑒定標準》作品一律不準出境者:徐悲鴻 傅抱石 潘天壽 何香凝 董希文 王式廓 。
    《開國大典》油畫創作者——董希文
    董希文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這位已故的藝術家,但是肯定有人知道《開國大典》這幅油畫作品,就是董希文創作的。董希文是受毛主席贊譽的油畫大師,毛澤東主席看了油畫《開國大典》說:“我們的畫,拿到國際間去,別人是比不過我們的,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倍N牡乃囆g手法是東方藝術的特色。1952年,38歲的董希文在北京西總布胡同一間普通的房間里,以高昂的熱情,精湛的藝術技巧,只用了兩個月時間就獨立創作出了革命歷史油畫《開國大典》,這幅熱情謳歌人民革命的世紀杰作,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由衷的喜愛,當印成年畫后,發行量達100多萬張。他在談到這幅畫的創作時說:“在帶有裝飾性處理的這幅畫里,盡力表現出富麗堂皇,把風和日麗的日子里的一個莊嚴而熱烈的場面描繪出來!彼麤]有局限于人眼看到的實際場面,而是采取了從天安門城樓向南看的角度,使得天安門廣場和大片藍天展現在觀眾面前。為了開闊視野,他把按一般透視規律應該看到的一根廊柱抽去,使畫面頓覺敞亮起來,展現真正的泱泱大國的氣象。畫面上只有毛主席站在中央,其他人都在偏左方。在構圖上的成功創造,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莊嚴宣言,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在色彩運用上大膽地用碧藍、大紅、金黃組成基調,用藍、棕、綠調和。按中國民族傳統的審美習慣用對比色,又統一協調,這需要很深的藝術功力!堕_國大典》在色彩構思上卓有成效地達到了他孜孜以求的民族氣派,為油畫的民族化走出了一條新路,影響深遠。
    王式廓——20世紀中國第一代革命畫家
    王式廊教授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人們熟悉的油畫、木刻、素描、速寫,此外還有鮮為人知的中國畫和書法。王式廓教授的素描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有素描藝術巨匠的美譽,他的代表作大型素描《血衣》,幾乎家喻戶曉,在第四次全國文藝代表大會上,被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之一。
    傅抱石
    1904年     
    1歲,
    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市。原名長生。
    徐悲鴻10歲。劉海粟9歲。陳之佛9歲。潘天壽8歲。張大千6歲。錢松嵒6歲。
    1907年     
    4歲,
    李可染出生。
    1911年     
    8歲,
    入私塾。
    1912年     
    9歲,
    中華民國成立。
    1915年     
    12歲,
    開始學書畫、篆刻,并入瓷器店做學徒。
    1917年     
    14歲,
    考入南昌江西省第一師范附小,插班進四年級。改名傅瑞麟。
    1921年     
    18歲,
    高小畢業。升入第一師范。自號“抱石齋主人傅抱石”。
    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     
    19歲,
    父傅聚和去世,享年60歲。
    1925年     
    22歲,
    完成第一部著作《國畫源流述概》。作《策杖攜琴》、《竹下騎驢》、《秋林水閣》,以及《松崖對飲》等圖,開始以“抱石”署名。
    3月12日,孫中山逝世。
    1926年     
    23歲,
    7月4日,國民黨發表《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
    畢業于第一師范藝術科。留校任教。
    北伐軍攻克南昌,聆聽北伐軍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的演講。
    著《摹印學》,全書分總論、印材、印式、篆法、章法、刀法、雜識七部分。
    1927年     
    24歲,
    春節,辭掉小學教師職務。被第一中學(原第一師范)聘為初中部藝術科教員。
    8月1日,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國民革命軍兩萬余人舉行南昌起義。
    1929年     
    26歲,
    被聘為高中部藝術科教員。著授課講義《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全書除自序和導言外,另分八個部分:1. 研究中國繪畫的三大要素;2. 文字畫與初期繪畫;3. 佛教的影響;4. 唐代的朝野;5. 書院的勢力及其影響;6. 南宗全盛時代;7. 畫院的再興和畫派的分向;8. 有清二百七十年。
    1930年     
    27歲,
    與羅時慧結婚。
    1931年     
    28歲,
    任教于南昌省立一中。
    著《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由上海南京書店出版。
    初夏,與徐悲鴻相會于南昌江西裕民銀行大旅社。徐悲鴻大力奔走,省主席熊式輝答應送傅抱石赴日本留學。此后,被江西省政府以考察和改良景德鎮瓷器的名義公派赴日留學。
    1932年     
    29歲,
    長子小石出生。
    回新喻老家,并準備赴日留學。
    1933年     
    30歲,
    3月,赴日留學,入東京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研究部,師金原省吾,攻讀東方美術史,兼習工藝、雕刻。
    5月,拜訪郭沫若于東京郊區寓所。郭沫若題《籠雞圖》。
    1934年     
    31歲,
    5月10日,“傅抱石中國畫展覽”在東京舉行,共展出書畫篆刻170余件。郭沫若題寫了展名。展覽至14日結束。
    6月,譯日人金原省吾著《唐宋之繪畫》,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5年     
    32歲,
    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遵義舉行。此后紅軍離開遵義,移師北上。5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
    3月,所編《苦瓜和尚年表》在日本發表。
    5月,論文《中華民族美術之展望與建設》發表于《文化建設》。
    論文《日本工藝美術之幾點報告》發表于《日本評論》6卷第4期。
    6月24日,母病危,中斷學業由日本趕回南昌。后因時局變化,未能回日本完成學業。
    8月,赴南京。應徐悲鴻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所著《中國繪畫理論》出版。
    10月,論文《論顧愷之至荊浩之山水畫問題》發表于《東方雜志》(1936年發表于日本《美之國》雜志)。
    論文《中國國民性與藝術思潮—讀金原省吾氏之東洋美術論》發表于《文化建設》。
    1936年     
    33歲,
    次子二石出生。
    2月,所編《基本圖案學》出版。
    4月,論文《日本法隆寺》發表于《文藝月刊》8卷第4期。
    7月24日,書畫個展在南昌舉行,共展出作品100余件,至28日結束。
    所編《石濤年譜稿》發表。
    論文《論秦漢諸美術與西方之關系》發表于《文化建設》。
    8月,所譯《郎世寧傳考略》發表。
    11月,編著《基本工藝圖案法》。
    12月,論文《印章源流》發表。
    1937年     
    34歲,
    獨游安徽宣城,遍訪李白、梅清、石濤舊蹤。
    3月,論文《石濤叢考》發表。
    編著《中國美術年表》出版。
    5月,編著《大滌子題畫詩跋校補》。
    論文《石濤再考》、譯文《中國文人畫概論》發表。
    7月,論文《民國以來國畫之史的考察》發表于《文史半月刊》第34期。
    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抗日戰爭爆發。
    8月15日,日軍轟炸南京。
    11月,回到南昌家中。
    1938年     
    35歲,
    1月,攜妻兒、岳母共五人回新喻故里。
    任職于政治部三廳秘書,往來于株州、衡山、衡陽、東安、桂林等地,做抗日宣傳工作。
    1939年     
    36歲,
    4月,到重慶。寓金剛坡下,自署居名為“金剛坡下山齋”。
    5月,編著《中國明末民族藝人傳》出版。郭沫若作序。
    年底,改寫《摹印學》。
    1940年     
    37歲,
    長女益珊出生。
    3月21日,論文《刻印源流》(《摹印學》的“總論”)發表于重慶《時事新報》副刊。
    4月10日,論文《從中國美術的精神上來看抗戰的必要性》發表于重慶《時事新報》副刊。
    4月,論文《晉顧愷之〈畫云臺山記〉之研究》連載于重慶《時事新報》副刊《學燈》。
    作《畫云臺山記圖卷》,郭沫若為之題四絕。
    8月,政治部三廳改組,因郭沫若退出,應徐悲鴻之邀回重慶沙坪壩中央大學任教。
    9月,所著《木刻的技法》出版。
    著《中國篆刻史述略》。
    著《中國繪畫“山水”“寫意”“水墨”之史的考察》。
    10月28日,論文《關于印人黃牧父》發表于重慶《時事新報》副刊。
    11月4日連載。
    11月,著《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
    作《觀海圖》(紙本,84厘米×44.5厘米)。
    1941年     
    38歲,
    1月,論文《讀周櫟園〈印人傳〉》發表于重慶《時事新報》。
    3月,作《訪石圖》(紙本,46厘米×56厘米)。
    4月,作《云臺山圖卷》(紙本,31厘米×11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后郭沫若、沈尹默、徐悲鴻等均有題跋。
    夏,作《屈原》(紙本,58厘米×8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2月,題陳之佛的《寒梅小鳥》。
    1942年     
    39歲,
    1月26日,論文《評〈明清畫家印鑒〉》發表于重慶《時事新報》副刊。2月2日連載。
    2月19日,文《讀雪翁(陳之佛)花鳥畫》發表于重慶《時事新報》副刊。
    3月,作《大滌草堂圖》(紙本,85厘米×58.1厘米)。徐悲鴻為之題:“元氣淋漓,真宰上訴!
    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23日,毛澤東作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5月5日,作《石濤上人像》(紙本,132.5厘米×58.5厘米)。
    6月,郭沫若編劇的《屈原》在重慶上演。
    8月,郭沫若為《屈原》、《陶淵明像》、《龔半千與費密游詩意》、《張鶴野詩意圖》等題詩。
    9月,被國立藝專校長陳之佛聘為藝專教授兼校長秘書。
    10月8日,《壬午重慶畫展自序》發表于重慶《時事新報》副刊,12日、20日連載。
    10月10日,“傅抱石教授畫展”(壬午個展)在重慶觀音巖中國文藝社舉行,共展出作品100余幅,至12日結束。
    1943年     
    40歲,
    個展分別在重慶和成都舉行。
    8月,著《中國之工藝》。分玉器、銅器、陶瓷、漆器、織繡五個部分。
    1944年     
    41歲,
    次女益璇出生。
    2月,作《蘇武牧羊》(紙本,61厘米×100厘米,江蘇省國畫院藏)。
    3月,文《中國繪畫在大時代》發表于重慶《時事新報》。
    夏,作《山陰道上》(紙本,137厘米×40.2厘米)。
    9月,以杜甫的樂府詩《麗人行》為題作《麗人行》(紙本,61.7厘米×219厘米,1997年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秋季拍賣會上以1078萬元拍出),后來,徐悲鴻贊其畫:“此乃聲色靈肉之大交響”,并題:“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渾茫浩瀚,造景益變化無極,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謂爐火純青者非耶?”
    “傅抱石畫展”在重慶舉行。
    “郭沫若書法、傅抱石國畫聯展”在昆明舉行。
    作《萬竿煙雨》(紙本,110.2厘米×67.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945年     
    42歲,
    2月,參加民主運動,在中國文學藝術界《對時局宣言》上簽名。
    2月,作《虎溪三笑圖》(紙本,136.5厘米×36.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6月,作《瀟瀟暮雨圖》(紙本,103厘米×5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7月,作《聽瀑圖》(紙本,51.3厘米×64.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谷諔馉幗Y束。
    9月,作《九張機圖冊》(11幅,紙本,水墨,1989年香港嘉士德拍賣公司以310萬港元拍出)。
    10月,遷南京。任教于中央大學藝術系。
    1946年     
    43歲,
    2月,作《二湘圖》(紙本,165厘米×69厘米)。
    4月,作《山鬼》(紙本,137厘米×83厘米)。
    12月,在南京香鋪營文化會堂舉辦“徐悲鴻、陳之佛、呂斯百、傅抱石、秦宣夫聯合畫展”。
    1947年     
    44歲,
    三女益瑤出生。
    4月,論文《明清之際的中國畫》發表于《京滬周刊》1卷第16期。
    8月13日,在南京文化會堂作《中國繪畫之精神》的演講,9月28日,《京滬周刊》1卷第38期發表。
    10月,“傅抱石畫展”在上海中國藝苑舉行,共展出180余幅作品。
    1948年     
    45歲,
    1月,所著《石濤上人年譜》由京滬周刊社出版。羅家倫作序。
    “傅抱石畫展”在南昌“青年會”舉行,共展出100余件作品。
    1949年     
    46歲,
    幺女益玉出生。
    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
    7月,中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47歲,
    開始以毛澤東詩詞為題材的創作,《七律·長征詩意》、《沁園春·雪詞意》、《清平樂·六盤山詞意》(紙本,28.2厘米×20.2厘米)參加南京市第一屆美術展覽會。
    6月,南京市文聯成立。被選為文聯常委。
    10月,抗美援朝開始。
    到南京大學任教。
    1951年     
    48歲,
    著《初論中國繪畫問題》。
    1952年     
    49歲,
    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南京大學藝術系并入南京師范學院藝術系。任中國畫教研室主任。
    1953年     
    50歲,
    7月16日,論文《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的藝術成就及其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的重要性》發表于《光明日報》。
    9月,“全國第一屆國畫展”在北京舉行!稉尪纱蠖珊印、《更喜岷山千里雪》參加展出。
    作《屈子行吟圖》(紙本,62厘米×109厘米)。
    1954年     
    51歲,
    4月,為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作《東方紅》。
    12月,《中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由上海四聯出版社出版。
    作《四季山水》(春、夏、秋、冬四幅,紙本,28.2厘米×40厘米,江蘇省國畫院藏)。
    1955年     
    52歲,
    《湘君》、《山鬼》在第二屆全國美展中展出。
    1956年     
    53歲,
    1月,增補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
    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
    7月,《湘君》、《山鬼》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
    8月22日,在北京“世界文化名人雪舟逝世四百五十周年紀念會”上作《雪舟及其藝術》的報告,《人民日報》8月23日發表。
    10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南京分會籌委會成立,被推選為主任委員。
    作《平沙落雁》(紙本,44.3厘米×61.7厘米)。
    作《西風吹下紅雨來》(紙本,45.7厘米×48.3厘米)。
    作《雞鳴寺》(紙本,79.7厘米×27.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957年     
    54歲,
    2月,參與籌建江蘇省國畫院。
    5月,作為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團長,率團訪問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其后創作了《斯摩列尼茲宮》(紙本,27.5厘米×46.5厘米)、《西那亞風景》(紙本,48厘米×58厘米)、《赴布拉格途中》(紙本,28厘米×47厘米)、《捷克風景》(紙本,49厘米×5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等一批異域風情畫。
    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胺从摇边\動開始。
    7月,根據日本高島北海原《寫山要訣》編譯的《寫山要訣》出版。
    8月2日,在羅馬尼亞文化科技協會禮堂作題為《現代中國畫》的報告。
    8月,與亞明合作的《大軍南下,橫渡黃泛區》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周年紀念美術展覽會”。
    12月,所著《山水人物技法》出版。
    《傅抱石畫集》出版。共收入1942年至1957年間的代表作《桐陰論畫》、《萬竿煙雨》、《麗人行》、《平沙落雁》、《搶渡大渡河》等共40幅。郭沫若作序并題簽。
    1958年     
    55歲,
    1月,到北京開會,參觀“齊白石遺作展覽”。
    4月2日,文《白石老人的藝術淵源》發表于《文匯報》!吨袊嫛酚5月刊出。
    5月,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倡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6月1日,由江蘇省國畫院籌委會舉辦的第一次展覽會在南京開幕。
    7月,《中國的繪畫》由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出版。
    作《毛澤東〈大柏地〉詞意》(紙本,34.9厘米×49厘米)。
    12月28日,《蝶戀花》、《雨花臺頌》參加在北京舉辦的“江蘇省國畫展”。
    1959年     
    56歲,
    1月12日,《俗到家時自入神—郭老談畫片記》發表于《文匯報》。
    3月27日,為《陳老蓮水滸葉子》作序。
    5月,在江蘇省文聯組織的南京美術界理論學習會上作《關于中國畫的傳統問題》的發言。
    6月6日,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邀請到韶山寫生。此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韶山》畫集,收錄了《韶山全景圖》和《毛主席故居組畫》。文《在毛主席的故鄉—韶山作畫小記》發表于《雨花》第17期。
    6月,《春、夏、秋、冬》四條屏和《羅馬尼亞一車站》參加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展出的“中國畫展”。
    7月,赴北京與關山月為人民大會堂創作《江山如此多嬌》。至9月下旬完成。9月27日,毛澤東為該畫題寫了“江山如此多嬌”。
    8月,文《回憶片片—為慶祝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慶十五周年而作》發表于《美術》第8期。
    8月25日,文《筆墨當隨時代—看“賀天健個人畫展”有感》發表于《人民日報》。
    9月13日,文《中國繪畫史的新頁—談談十年來國畫事業的發展》發表于緬甸《新仰光報》。14日、15日連載。
    10月,出席“全國先進工作者群英大會”。
    10月10日,文《北京作畫記》發表于《南京日報》。
    12月,作《杜甫像》(紙本,134厘米×80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960年     
    57歲,
    1月,《春到鐘山》、《水鄉吟》、《新松恨不高千尺》參加江蘇省“在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美術展覽會。
    3月,江蘇省國畫院成立。任院長。
    《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作《雨花臺頌》(3.6米×2.4米,2006年在北京嘉信藝術品拍賣會上以4620萬元成交)。
    4月,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成立。當選為主席。
    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成立。當選為副會長。
    5月,作《龍盤虎踞今勝昔》(紙本,60厘米×8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6月,《毛主席故居》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美術展覽會。
    8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
    9月,率江蘇省國畫工作團作旅行寫生,行程二萬三千里,先后到達六省十幾個城市。其后創作了《待細把江山圖畫》等一批作品。
    作《關公橋》(紙本,68厘米×93厘米)、《中山陵》(紙本,28厘米×39厘米)。
    1961年     
    58歲,
    2月26日,文《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發表于《人民日報》!段乃噲蟆、《新華日報》等相繼轉載。
    3月29日,《白石老人的篆刻藝術—〈齊白石作品集·印譜〉》(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9月出版)發表于《人民日報》。
    4月,文《“江山如此多嬌”— 談談“江蘇國畫工作團”旅行寫生的山水畫》發表于《雨花》。
    5月,以江蘇省國畫工作團旅行寫生和創作的200余幅作品組成的“山河新貌”畫展在北京展出!洞毎呀綀D畫》、《西陵峽》、《棗園春色》、《陜北風光》、《紅巖村》、《山城雄姿》等參加了展覽。
    6月,赴東北地區寫生,至9月結束。作《鏡泊飛泉》(紙本,45厘米×11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煤都壯觀》、《林海雪原》等。此后出版有寫生畫集兩種。
    8月19日,游東陵,作《東陵南望》(紙本,28厘米×47厘米)。
    11月,“傅抱石東北寫生畫展”在南京江蘇省美術館舉行。共展出作品100余幅。
    11月15日,《東北寫生雜記》發表于《新華日報》。
    作《富春曉色》(紙本,56.9厘米×61.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962年     
    59歲,
    2月26日,《鄭板橋試論》(《鄭板橋集》序言,中華書局1962年1月出版)發表于《人民日報》。
    4月30日,中共中央批準中宣部定稿《關于當前文學藝術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草案)》(簡稱“文藝八條”)。
    8月,《天池飛瀑》在“南京市美術展覽會”上展出。
    8月,作《不辨泉聲抑雨聲》(紙本,82厘米×50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0月,《屈原》、《杜甫》在“江蘇省肖像畫展覽會”上展出。
    攜全家赴浙江休養。其間堅持寫生,至1963年4月作畫一批,后來出版了《傅抱石浙江寫生畫集》。
    作《虎跑深秋》(紙本,80.3厘米×45厘米)。
    1963年     
    60歲,
    1月,在杭州與何香凝、潘天壽合作繪畫。
    3月,為中國駐緬甸大使館作《華山圖》。
    10月,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赴南昌視察。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19日,出席美協江西省分會舉行的座談會。此后先后到井岡山、贛州和瑞金,創作了《黃洋界》、《井岡山主峰》、《長征第一橋》、《茨坪》等作品。至10月底離開江西。
    10月,作《蒼山如!罚埍,113.5厘米×67.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964年     
    61歲,
    1月,作《井岡山》(紙本,117厘米×8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9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大會議。
    1965年     
    62歲,
    1月,《虎踞龍盤今勝昔》參加在京舉辦的全國美展—華東地區作品展。
    3月,作《中山陵》(紙本,53厘米×6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5月,“左臂復發炎劇痛,來勢猛烈,眠食均艱”。
    夏,作《茅山雄姿》(106厘米×278.5厘米,在2004年翰海秋季拍賣會上以2090萬元成交)。
    9月下旬,應上海市委的邀請,乘專機到上海,準備為虹橋機場大廳作畫。28日上午回到南京。
    29日,因腦溢血病逝于南京。

    上一篇:民國瓷器收藏大家仇焱之、胡惠春、孫瀛洲

    下一篇:古董文物收藏家章乃器

    更多關于 “藝術作品一律不得出境已故的六位藝術大師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