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物的類型很多,根據(jù)規(guī)格等級和作用不同古建筑物主要有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筑等。北京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6項世界級遺產(chǎn),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chǎn)項目數(shù)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三千余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古建筑物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那么北京十大古代建筑物有哪些呢
一.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城樓是長安街中軸線上的最重要的古建筑,在中國人心中它已不僅僅是一個建筑,而是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這種權(quán)力從數(shù)百年前延續(xù)至今,作為皇城正門,在封建時代,天安門是皇帝頒詔的場所,皇帝的神圣權(quán)威通過天安門告知天下;天安門又是新中國的標(biāo)志,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的開國大典就在天安門城樓舉行。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歷史,原稱承天門,初建時僅為三層樓式木牌坊,成化年間重修,始建城樓,清順治八年重建為今天的寬九楹深五楹重檐歇山頂城樓樣式,城樓長60余米,高34.7米,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樓為重檐歇山殿頂,上覆黃琉璃瓦,60根巨柱高聳,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tǒng)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門前的雄偉的石獅和精美的華表都是明永樂年間的古物,白色的石獅和華表與紅色的天安門城樓構(gòu)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組成了完美和諧的建筑整體。
二.紫禁城古建筑物群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古建筑群,與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美國的白宮并稱“世界五大宮”。紫禁城占地72萬平方米,共有宮殿近9000間,被譽為“殿宇之海”,宮殿建筑面積16.3萬平方米,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有近六百年歷史,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共居住過24位皇帝(明朝14位清朝10位),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nèi),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guī)劃嚴(yán)整,極為壯觀。眾多國內(nèi)外建筑學(xué)家認為紫禁城的設(shè)計與建筑,實在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yán)、和諧,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紫禁城的主體建筑太和殿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殿高28米,東西長63米,南北寬35米,建在8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大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shè)在殿內(nèi)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后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雄偉壯麗的建筑,金碧輝煌,莊嚴(yán)絢麗,被譽為“中華第一殿”。
三.天壇祈年殿
天壇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與紫禁城同時修建而成,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筑,它是一座三重檐攢尖頂圓型大殿,采用青藍色琉璃瓦,表示天空的顏色。大殿通高38米,按照“敬天禮神”的“天數(shù)”而建,殿頂周長三十丈,表示一個月有三十天;大殿中部四根通天柱象征一年的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檐柱,象征一日的十二個時辰;中外層共二十四柱,象征一年的二十四節(jié)令;三層相加共二十八柱,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加上頂部的八根童子柱,共三十六柱,象征三十六天罡;大殿的鎏金寶頂有一根雷公柱,是“一統(tǒng)天下”的象征。
祈年殿是北京的標(biāo)志性建筑,是中國古典木制建筑的巔峰作品,體現(xiàn)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xué)思想,在世界建筑之林中擁有很高的地位。
四.正陽門城樓
北京城以其城門的巍峨雄偉聞名于世界古城之林,擁有“外七內(nèi)九皇城四”諸多的雄偉城門,在北京的眾多城門中當(dāng)然以天安門最具知名度,其次即為正陽門,即人們俗稱的“大前門”,為京師內(nèi)城九門的正南門,封建時代只有皇帝才可由此出入,是北京舊城的最高建筑,取“圣主當(dāng)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是北京內(nèi)城九門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正陽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規(guī)模和建筑工藝都是京師九門之首,由城樓、箭樓、甕城等組成,現(xiàn)僅存城樓和箭樓,是中國典型的城防建筑,是城門中最雄偉的一座。城樓面闊七間,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頂,上鋪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朱紅梁木上飾金花彩云,三重檐重樓閣,通高42米,進深24米,正陽門的建筑形制及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shù)風(fēng)格,展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極高的科學(xué)、藝術(shù)、文物價值。
五.太廟
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畝,是根據(jù)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tǒng)禮制建造的。天花板及廊柱皆貼赤金花,制作精細,裝飾豪華。太廟是皇帝舉行祭祖典禮的地方,大殿兩側(cè)各有配殿十五間,東配殿供奉著歷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黃琉璃瓦廡殿頂?shù)木砰g大殿,中殿稱寢殿,后殿稱祧廟。此外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太廟以古柏著稱,樹齡多高達數(shù)百年,千姿百態(tài),蒼勁古拙。辛亥革命以后,太廟一度仍歸清室所有,1924年辟為和平公園,1950年改為現(xiàn)名“勞動人民文化宮”。1988年1月太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廟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475米,東西寬294米,共有三重圍墻,由前、中、后三大殿構(gòu)成三層封閉式庭園。大殿聳立于整個太廟建筑群的中心,面闊十一間,進深四間,建筑面積達2240平方米;重檐廡殿頂,三重漢白玉須彌座式臺基,四周圍石護欄;殿內(nèi)的主要梁棟外包沉香木,別的古建筑物構(gòu)件均為名貴的金絲楠木。
古代的太廟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準(zhǔn)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
六.鐘鼓樓
鐘鼓樓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最北端,封建時代是北京的報時中心,所謂“暮鼓晨鐘”即是指此,始建之年可上推到元代,今天的鐘鼓樓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后多次修繕,鐘樓于乾隆十年重建,改成了今天的全磚石結(jié)構(gòu)。
鐘樓為單體磚石結(jié)構(gòu),黑琉璃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通高47.95米,樓體高33米,檐下為訪木單昂單翹五踩斗拱,底座四面各有一座拱券式大門,樓中央的八角木架上懸掛著建于明永樂年間的重約63噸的全國最重的大鐘(比馳名中外的“永樂大鐘”還重10余噸)。
鼓樓為單體木結(jié)構(gòu),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通高46.7米,面寬34米,進深22.4米,單昂單翹五踩斗拱,梁枋繪有旋子彩畫,朱紅色樓體,內(nèi)置大鼓。
鐘鼓樓這對雄偉建筑相距約100米,一灰一紅,協(xié)調(diào)典雅,雄據(jù)于傳統(tǒng)中軸線的最北端。
七.雍和宮建筑群
雍和宮位于北京內(nèi)城的東北角,是北京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喇嘛寺院,整座寺院南北長400米左右,占地約6.64萬平方米,因曾經(jīng)是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乾隆曾把雍正的靈寢停在雍和宮內(nèi),因此把主要建筑全換為了黃琉璃瓦,整座寺院既有古剎莊嚴(yán)肅穆的氣氛,又有皇家建筑金碧輝煌的華麗。殿宇雄偉,樓閣巍峨。
雍和宮具有將漢、滿、蒙、藏等各族建筑藝術(shù)融為一體的獨特建筑風(fēng)格,整座寺廟坐北朝南,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五進殿堂自南向北逐漸升高,而又層層封閉,密集緊湊,前面的牌坊、草坪與后面的殿堂、回廊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布局和諧壯觀,是一組富麗堂皇、錯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它既是一座包羅萬象的藝術(shù)寶庫,又是一座奧妙神秘的宗教圣殿,在全國乃至世界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八.德勝門箭樓
德勝門是明清京師九門之一,與安定門遙相并列成為舊都北城的重要門戶,德勝門命名于明洪武元年,至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歷史,是明開國大將徐達攻破大都,為了加強防御所筑,箭樓始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如今德勝門城樓、甕城都已不在,只有箭樓保留了下來,矗立在車流滾滾的二環(huán)路旁。給現(xiàn)代化的環(huán)路增添了幾許古典的氣息。
德勝門箭樓坐南向北,前樓后廈,建在12.6米高的城臺上面,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鋪頂,綠琉璃瓦剪邊,面闊七間,進深二間,抱廈五間,內(nèi)分四層,墻體東、西、北三面上下設(shè)四排箭窗,共82孔,城臺上沿筑有雉堞和女兒墻,整座建筑灰墻綠瓦,巍峨壯觀,剛勁古樸,是十分典型的古代城防建筑。
九.北海白塔
北海是世界上建園最早的皇家園林,始建于遼代,歷朝歷代均有擴建,后逐漸形成“一池三仙山”的格局,碧波蕩漾,樓宇錯落,花樹紛呈,是數(shù)個朝代風(fēng)景名勝薈萃之地,是我國最精美的皇家園林之一。
位于北海瓊?cè)A島山頂?shù)陌姿冀ㄓ谇屙樦伟四辏且蛔鶟嵃咨牟厥椒鹚?5.9米,呈寶瓶狀,由塔基、塔身和寶頂三部分組成,塔基為磚石須彌座,塔身為磚、石、木結(jié)構(gòu),上有306個通風(fēng)口,塔身南面有時輪金剛門,塔肚最大直徑14米,鎦金寶頂分為天盤、地盤、日月火焰三層,地盤周圍掛有銅鈴,寶頂下有銅鑄華蓋,塔內(nèi)有一根通高九丈的通天柱,柱頂金盒內(nèi)有兩顆高僧的舍利子。整座白塔莊嚴(yán)巍峨,神圣純潔,是北京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
十.頤和園
頤和園,清代皇家園林,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圣憲皇后動用448萬兩百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xiàn)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qū)。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zhǔn)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jì)錄協(xié)會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頤和園鼎盛時期,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約220公頃)。園內(nèi)建筑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3555古建筑,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間。古樹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古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