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河南省新鄭市最新考古發現了春秋時期鄭韓故城甕城古建筑遺址,這是鄭韓故城考古工作開展50多年來,經過科學發掘找到的第一個城門。
鄭韓故城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春秋戰國時期鄭國、韓國后期都城長達539年之久。鄭韓故城東城北城門遺址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城門和甕城,目前發掘面積約5000平方米,其城垣周長長達20公里,歷經多次修筑城門十分復雜!蹲髠鳌贰妒酚洝返裙偶涊d,它有皇門、純門、時門、師之梁門、渠門、閨門、桔秩之門等近20個城門,但此前尚未通過考古發掘確定一處。從目前情況看,城門由兩部分構成,下穿的門洞及壕溝,新發現的甕城由夯土筑建而成,城墻墻體上突出的馬面建筑,與一道東西走向的環形夯土墻(甕城墻體)一起,構成了完整的甕城防御體系。甕城墻體上還發現有排列較為規整的方形建筑遺跡,有可能是作為防御設施而修建,體現了筑城者加強城門防守的理念和功能。
考古人員在清理春秋晚期一條道路時,發現一條深約4米、寬達14米的壕溝,與道路并行進入城內。此前,距此南約400米處曾發現一條同樣的壕溝。專家由此推測,正在發掘的城門遺址,可能就是鄭韓故城的水門或水關,即文獻中記載的“渠門”所在。
從目前發掘情況看,鄭韓故城東城北城門的結構基本廓清,初步表明北城門具備甕城防御體系并有“渠門”,城門由下穿的門洞及水門兩部分構成。
截至目前,此次考古共清理出春秋戰國至明清時期帶車轍的道路、夯土建筑、城壕、壕溝、排水管道、活動硬面、踩踏面、瓦礫層以及灰坑、水井、墓葬等重要遺跡。對研究中國早期城市防御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鄭韓故城遺址簡介
歷史上最早的鄭國在陜西棫林(今陜西華縣一帶),開國君主是周宣王之弟鄭桓公姬友。犬戎之亂中,鄭桓公死于國難,鄭武公等人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邑。后來鄭武公用計相繼滅掉了鄶、東虢、胡等國,于公元前769年前后,在溱水和洧水之間建立新都,國號仍稱為鄭。為區別西周王都鎬京附近的舊鄭,這里稱做新鄭,一直沿襲至今,這就是新鄭的來歷。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將國都從陽翟(今河南禹州)遷到新鄭, 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滅韓,兩國在此立都達539年之久,因此得名“鄭韓故城”。
鄭韓故城位于新鄭縣城關雙洎河和黃水河匯合處,環于縣城,城區面積約16平方公里,平面略似牛角形,俗稱“四十五里牛角城”。城垣均用黃土夯筑而成,最高處16米,殘高10米左右,墻基寬40~60米。城址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長約4.5公里,周長約19公里。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隔墻,俗稱“分金嶺”,把城池分為西城和東城兩部分。西城,北墻西起雙洎河東岸,東至竹園村北,長約2.4公里,除有幾個缺口處,全部保留在地面上。東墻北頭與北墻東端相接,南到前端灣村南,長約43公里,大部分墻基埋入地下。南墻和西墻有一部分未找到,在北墻中部和隔墻北段發現有路基和城門遺跡。東城,北墻西起竹園村北,東至邊家村西、長約2.4公里,除有幾個缺口處,全部保留在地面上。東墻北頭與北墻東端相接,南到前端灣村南,長約4.3公里,大部分墻基埋入地下。南墻和西墻有一部分未找到,在北墻中部和隔墻北段發現有路基和城門遺址。東城,北墻西起竹園村北,東至邊家村西,長約5.l公里,北段(裴大戶寨西側)發現古路基和城門遺跡。南墻東起雙龍寨,西到前端灣村南,長約2.9公里。除南墻部分墻基埋于地面下外,北墻和東墻大都古建筑城墻遺留在地面以上,保存較好。
新鄭將發掘鄭韓故城最新考古發現
來源: 瀏覽 1267 次
下一篇:石空寺石窟
更多關于 新鄭將發掘鄭韓故城最新考古發現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門寺
- 中華第一木樓飛云樓
- 慈壽寺萬歷玲瓏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規模最大..
- 沈陽故宮古建筑
- 玉蟾宮
- 隆興寺
- 沈陽故宮
- 樊川興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樓
- 頤和園琉璃牌樓
- 國子監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樂宮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陰文廟
- 摩訶庵
- 清化寺
- 先農壇(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區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墻子路..
- 承德避暑山莊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晉中市介休源神廟
- 靈壽傅氏透雕古牌樓
- 明清時期古建筑木石結構牌坊..
- 張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時期
- 地跨豫陜鄂的古鎮荊紫關鎮
- 懸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瓏寶塔慈壽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稱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國石牌坊之鄉
- 廣東潮州古建筑己略黃公祠
-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佛教古建..